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当前,我们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为确保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秋季开学时间有所推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家长朋友们如何跟孩子们一起有效防控疫情,加强与学生交流,做好开学心理准备呢?
1、 理解防疫政策,加强健康管理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当前,成都疫情牵动着家长朋友们的心。近期成都市先后出台了《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2022年第5号)、《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要求广大市民群众充分理解,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为跑赢病毒、阻断疫情传播链赢得宝贵时间。学校紧跟政策,按要求延迟学生开学报到时间,广大教师工也在积极配合防疫政策,并积极担任社区志愿者。请家长朋友们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健康状况、核酸检测情况、健康码、行程卡等相关信息收集,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若有异常状况情形立即向社区报备、向学校报告。家长要关注最新防疫政策,落实疫情防控义务,以身作则与孩子一道做好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2、 完成角色转换,助力学生成长
大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是一个青年为实现理想、步入社会而奋进的阶段。在这几年里,我们的家长也要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刚进入大学要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对于家长来说,此时需要完成从中学生家长到大学生家长角色的转化;孩子进入大学后要适应大学并在大学中成长,而家长在此期间则需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陪伴,助力孩子成长。
(1)处理家长的“分离焦虑”
大学生离家读书,不仅是学生会兴奋伴着担心,家长们近期是否也发现自己的担心变多了呢?您可能发现“这孩子怎么连被子都叠不好”“衣服也洗不干净”,担心成都的疫情会如何发展,担心孩子入校后能不能与室友和睦相处……这种情绪其实就是大学生家长“分离焦虑”的表现。其实,我们的家庭是有成长周期的,家长朋友们也是先从两人世界,之后进入到一个孕育和养育生命的过程,再次当孩子离家以后,家庭又回到了两人世界。这是家庭成长的一个过程。孩子离家进入大学,不仅是孩子与家人分离,“分离”同样给家庭带来冲击,家庭进入新的成长期。在此之前,作为被照顾者,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中心。而进入大学后,家长们不再“围绕”孩子,而是更多回归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家长可能都会感受到焦虑情绪。
在此提醒家长朋友们,要意识到分离给家庭带来的冲击,要合理认识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左右,如天天要跟孩子视频,让孩子要汇报等等。希望家长朋友学会和另一半重新找到家庭的重心,可尝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当感到焦虑不适的时候学会向周边人寻求帮助--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合理评价并接纳---重新认识自己和爱人---对二人世界进行积极的规划----实践并充实自己的新生活。
(2)接纳孩子的独立成长
大学生与中学生的心理不一样,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概念方面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家长可能会发现“这个孩子上了大学后怎么这么要面子”“怎么变得我不能去说他了”。家长要意识到这时候的孩子特别不喜欢家长指导说“你该考试了”“你要多跟老师进行交流”,你要注意这个那个。有时候家长可能会观察到,孩子此时会变得特别不耐烦。这时候家长可能会感到愤怒和伤心,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孩子变得不耐烦其实是源于他们更希望自己是独立的,他可能希望自己有一部分秘密是家长不知道的,希望家长能够尊重他,这是每个人长大后自我价值的一种要求。
曾经,我们可能常会说“你看谁谁做的好”,好像似乎别人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孩子的失败,别人的优秀似乎意味着自己孩子的不优秀。像这样的话,建议家长朋友尽量不要再去说,孩子大了,他会观察社会,他会通过比较试图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希望家长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尽量给予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包容,接纳孩子的独立和成长,做好孩子的温暖港湾,当孩子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困难,他一定会回来寻求父母的温暖和帮助。
(3)理解孩子,学会倾听
孩子从中学步入大学后,需要面临更多的适应问题,如环境的适应、学习的适应、人际的适应等,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个月,这对于很多孩子是一个的挑战。大部分孩子都会逐渐度过这段适应期。有一部分孩子在适应期会表现出焦虑、绝望、抑郁等情绪问题,家长要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意识到适应其实不那么容易,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情绪,理解他们是真的很不容易,从而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让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有地方可以说,这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更大的帮助。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接触到有些孩子,出了再大的困难,也会说“老师你千万不要告诉我家长。”每次听到这种话,我们都感到可惜,这种话说明有的时候家长其实是孩子压力的来源之一,孩子和家长有时候没有做到互相信任和支持。当孩子告诉家长“我不想读书”或者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时候,建议家长朋友们不要急于给出建议,不要急于把情绪给孩子推回去。家长要耐心倾听,首先家长要变得很稳定,要接得住这个孩子的情绪。希望家长朋友们通过自己情绪的稳定,学会耐心倾听,更好的帮助到孩子。
(4)永远不吝啬表达您对孩子的爱
孩子进入大学后,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好像孩子找自己就是为了要生活费”。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有孩子在节日的时候,给父母打电话,但父母第一句话就是“缺钱了?”,孩子听到后很失望,原本孩子是想借此表达对父母的关心。其实对孩子来说,进大学后,与家长关系的改善变得很重要。虽然孩子要求独立了,不爱听家长唠叨,但对家长给予爱的心理需求会比较强烈。比如有的孩子会通过折腾“休学”来验证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性。孩子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证明他在你心目当中是重要的。所以当“学习重要”还是“我重要”这类问题出现的时候,家长朋友不仅语言上要说出来“在妈妈(爸爸)心中你是最重要的,我很爱你”,行为上也要表现一致,让孩子感受到你确实很爱他。家长朋友要意识到有的时候孩子找你不是“缺钱”了,可能是他真的需要你了或者想你了。生活中加强和孩子有效连接和沟通,语言和行为表达出“你很重要”“我爱你”。
当孩子要奔向远方的时候,我们不必追。孩子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作为父母,我们永远是孩子的支持者,是孩子累了可以栖息的港湾,这是我们对孩子恒久而坚定的爱。
3、 畅通信息渠道,增进家校沟通
家长朋友们,因为疫情,虽然开学延迟了,但并不妨碍家长朋友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您可以通过查看学校官网、相关微信公众号、联系老师等方式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建设、了解学生情况。欢迎家长朋友们,主动联系学校、老师,增进家校沟通,促进学生成长。
最后,疫情期间,孩子可能会感到烦躁、焦虑等各种情绪,也请关注您及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调节。若有需要可拨打学院心理咨询热线,热线电话:84811098 / 17708192206,咨询QQ :1651163931 。我们的热线一直是开放的哟。
若需24小时热线,还可联系:
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
电话:96111 服务时间:24小时
成都市心理援助热线
电话:028-96008 服务时间:24小时